Lens Report

这一篇文章将只讲述我去了东京神田附近的奥林巴斯广场(OLYMPUS PLAZA),测试了奥林巴斯生产的几款M43系统镜头后的感想。如果对拍摄设备或M43系统毫无兴趣者可略读….

首先说说去奥林巴斯中心的缘由,首先OM-D E-M5这款相机有一个天生的初期不良:就是背后液晶屏最下方的中间一颗螺丝处有龟裂产生。

クラック部分の写真 (官方公告图)

这个问题在上市2个月后就消除了,但作为第一批购买的用户,那果断就中彩了。然后奥林巴斯公司就承诺了免费维修这个点的措施,维修手段主要有:邮寄过去修好邮寄回来;自己送去维修中心。

然后最近,去武藏五日市河边烧烤的那天,一早上拿出相机就发现后滚轮掉落了。

图片是 +王枭雄 同学拍摄的,这个后滚轮的帽子经过我们证实,完全就是一个盖子用一点胶水粘上去的,而且这个胶水非常的脆弱,后滚轮又是最重度使用的点之一。凭我的感觉,除非奥林巴斯用了改进版胶水,或者彻底改造此结构,否则以后还会再掉,时间问题。

奥林巴斯的老家在八王子市,这里只能算是东京小维修点。电梯上二楼取号排队之后,亲切的工作人员就让你拿保卡,问一下购买日期,在维修责任书下面签一个字,就好了。整个维修因为在一年内,所以是免费的。一年后价格未知….

两天后相机就修好了,反转液晶屏的盖子是整块都换掉了,然后工作人员还很细心的帮我把原来的贴膜重新贴到新的屏幕上去。。。也不帮我换一张新的,原来的贴膜已经破的不行了…. 滚轮因该是我给的那个旧盖子,重新粘上去了而已。

然后一楼就是奥林巴斯小展示厅,隔壁还有一个OLYMPUS Gallery,正在进行某不认识摄影家展出,花10分钟看了一圈,还不错吧,很喜欢1:1画面分割的一个人,而且作品都是黑白、正方形的好吧。

总之都来了展示厅了,肯定要把能玩的全部玩一圈,最近又想添置镜头所以就吧M43的头一个个都套了一遍玩玩。以下上图进行简单体会测试。

首先上手的是最长的75-300mm镜头,最近有点想进行铁道拍摄,所以长头有点兴趣。如此长的头,用最长焦端在展示厅内根本是没法对焦了,所以就用短的这一边拍摄几张看看。

如此长的头在我印象中一定是对焦很累的,但实际在照度并不好的展示厅内,对焦速度、成功率都非常好。最近对焦距离会随着头拉长而变长,一般在1米左右吧。锐度还算令人满意。整个头较大但是在同焦段头里不算大型的,重量也很轻盈。

对每个头的测试都是光圈全开下拍摄的,我觉得M43系统的优势就是不用考虑收光圈来提升镜头解析度,全开时的表现一般就能体现镜头素质了。用下来这颗75-300还是很讨人喜欢的,短可糖水远可瞭望。

然后就上手了奥巴两个套头之一的长套头:40-150mm,这颗头原先的43版本我是曾经拥有过的,拍人像非常的实用,但是生活中拿出来用较短、光圈有点尴尬,不知道拍摄什么题材为好。

此头的M43版本非常的轻巧,对焦也很轻快,基本用同样的角度拍摄了一组,感觉良好但是购入需求不大。

然后是M43最强镜头,没有争议的:75mm f1.8。最近被坑专利的人发现这颗头的专利是属于适马的,也就是说很可能是适马帮助奥巴设计,甚至参与制造了这颗头。以前43系统也有这样的先例,比如43系统的70-300mm这颗镜头其实就是适马代工制作的。最近适马非常威风,出了18-35mm F1.8这种逆天的好镜头,还有A系列定焦也广受好评。

75mm f1.8这颗镜头的对焦也与其他头感觉不同,声音特别大当然是相对的,有点电子音在里面滋滋的感觉,应该是由于移动的光学镜片也比较大,对焦稍微有点不是很利落,但是绝对的稳定准确。被拍摄的两颗镜头是43系统的150/2,14-35/2 这种参数的镜头也只有奥林巴斯这种变态能做出来吧。(18-35mm F1.8似乎更变态….

接下来是最近很喜欢的,春卷大大也一直好评的45mm f1.8,非常实惠的镜头,2万日元就能拿下,对焦十分快速,在OM-D E-M5身上,机身防抖的表现十分的明显有效。微距能力也不错,在半米外就能进行拍摄,镜身大小重量也超级轻盈,实乃M43赞头一个。

但对我来说45mm,等效90mm全副视角的镜头不知道是否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奥林巴斯在OM时代有90/2Marco著名的孔雀翎,现在这颗90mm等效的头,对我来说其实还是很有诱惑但是购入后不确定性太大。

所以在展厅内还是用此头近的远的头拍了几张,基于自动对焦的信心,此头瞬拍能力很好,而且之前所说,格外有效的防抖表现,使得在弱光室内也令人满意。

此外这颗45mm f1.8的郊外也非常自然,这张图可以看到前景和远景的郊外表现非常化开,并且郊外高光点也没有生硬的感觉。

在前几颗头满足了我一番之后,开始随意起来了。12mm f2.0这颗定位高端的广角镜头,一直是我不感兴趣的一颗镜头,因为这24mm等效焦段在NEX系统上我已经受够了。完全属于使用不来,拍出来照片抓不到重点的一类镜头。最多在美洲这样旷阔的地方旅行时会考虑购入的镜头。但表现真的是很可靠,可靠的我手指都右下角入照了。

M9-18mm镜头一直是我很有感情的一颗镜头,主要是我曾经拥有过43系统下他的前辈9-18mm f4-5.6,等效18-36mm焦段实在是旅行的最佳伙伴,前作的一切都令我满意,除了很多时候会遭遇与等效24mm焦段一样的问题,找不到拍摄重点。但是是一颗能把当时所处环境整个拍摄下来,回忆杀专用镜头,但是出摄影作品效果不佳。希望大家能理解,有些图是拍给大家赞的,有些图只是留给自己回忆的。

说回M9-18mm,是一颗折叠镜头,要打开小锁才进入正常拍摄状态。对焦速度在OM-D E-M5上表现犀利,长焦端画质会劣化,但是9-18大家都一般用广角端的…. 变焦感觉丝毫不犀利,上两张图分别是最广角端、最长焦端,果然是一个只能进行景观拍摄的镜头吧。

最后,是我最最无爱的17mm f1.8,这颗头一出来就在测评界四处被骂。原因主要是自己画质表现属于一般,而且焦段与松下20mm f1.7基本重复,没有处理好M43系统合作关系。其实对于奥林巴斯可动变焦环这个设计,我个人觉得,完全是鸡肋,纯电子环已经非常好用了,或许仅存的一点点意义就在于拍摄视频的时候对焦直感一点?

这颗17mm f1.8刚上机就被我拇指在镜头上按了一个手印,所以这张带了点雾化感觉… 35mm这样的等效焦段的确是扫街文人利器但是对我来说还是平均等于平庸了一些。用惯了28mm等效视角之后总觉得35mm怪怪的,我知道它退可风景进可特写,但总感觉把握照片主题能力还是差了点,而且对场景的叙述又也差了点….

总结一下拍摄:室内光线挺差的,所以一开始都是ISO800拍摄的,后来用几颗广大光圈头、广角头了,所以用了ISO200。之前在用自己的松下14mm f2,5的时候觉得OM-D E-M5的防抖不是特别给力,基本防一档曝光的快门速度,但是用了即可长头之后觉得这防抖机能还是很厉害的。

然后45mm f1.8给人的感觉非常好,一切都很美好。9-18也是,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超长的75-300有点优秀但说不出来的感觉,或许是太长了也不怎么用的上吧。 最无感的是12mm f2 和 17mm f1.8,这种头前后拉扯的对焦环我就不是很喜欢,然后焦段又奇奇怪怪的。

其实还用了即可其他的头,比如17mm f2.8,14-42,12-50,都是属于渣渣范畴就不出图、说明了。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