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uqi Island

    又到了让人喜欢的夏天,不管这气温有多么的令人恶心,但我就是喜欢!因为可以去海边,可以吃海鲜,可以躺沙滩,可以游泳…..

    今年因为纠结于各种手续,真没法去海边了,DylanGang也刚刚去了象山那边上了照片,好羡慕啊!解恨+晒曾经的美好,我也上图!

    image

    最最初想去海岛上面玩,是2008年,那一年看着Google Maps,寻找着上海周边最可能去去的海岛,自然而然的“嵊泗”这个名字出现了。这是一个属于舟山群岛北侧的岛群,过去的交通方法是浦西南浦大桥下乘车去小洋山换渡轮。然后很轻易的,2008年暑期就去了嵊泗本岛,玩的还是很开心的。

    image

    但嵊泗本岛显然没发很好的满足我,原因主要是:游人多,海水不够清澈。所以扩展了视线之后,找到的嵊泗更东侧的几个小岛:枸杞、花鸟、绿花。

    其中“枸杞”是唯一一个带有天然沙滩的,所以第二次再去嵊泗群岛就瞄准了枸杞岛!

    image

    由上图所示,第一个红标是小洋山码头,中间的是嵊泗本岛,右侧最大的是枸杞岛的所在,是这一片海域中最东侧的有人岛了。全程5-6小时可以到达。乘的就是再上面一张图拍的那种小快艇,去的时候都是风浪比较小的,但还是略微有一点点晕船的感受。

    image

    岛民都是非常的淳朴,踏上小岛的那一刻,生活节奏会一下放慢下来。当然,要快点赶在第一天太阳下山前找到居住的地方,刚到达的时候还是不能太过于放松。码头上都长满了各种贝类,随便钓鱼就能钓起小海鱼。

    image

    马上码头高出,送我们来岛上的小船马上就离港去绿花岛了。这时候才突然发现一切都是那么清澈,空气咸咸的海洋味道让人很舒服。(这次去浦东机场海边露营的海风完全不对啊味道)

    image

    这里的海水和嵊泗本岛已经相当的不同了,能见度2米问题不大。当时就很期待跳下水去游泳一番。这里的色彩无需任何的滤镜就能完成完美的拍摄,这批片子我都没有修直接缩图你能相信吗。胶片是桑尼100,相机是OM-1,镜头2颗:28mm f2.8, 50mm f1.4。

    image

    下船之后的一段路还是挺长的,当年还没有Google Maps离线地图什么的高级货,而且Google Earth的卫星图也没有更新到这里,所以只有靠各种导航仪、地图的简单线路图事先打印做导航。想到现在一个NEXUS 7就能再也不怕迷路了也真是时代完全不同了。路边晒着的是渔网,麻绳是养殖淡菜用的,之后解释。

    image

    枸杞的西侧岸边,这里几乎没有人类经常活动的迹象,偶尔遇到几个本地人。礁石的夹缝之中会暗藏着几个小沙滩,真的很小。这里绝对配得上世外桃源这样的词眼。沙滩上铁锚们慵懒的晒着太阳,直接在这里搭帐篷也是很好的选择。

    image

    从路边的树丛向远处眺望,是淡菜养殖船队,海面上一点点的白色物就是淡菜的养殖网记号点,夏天正式淡菜成熟收割的季节。这个视角是用50mm头拍摄的,由于当年新购入28mm,所以28mm头会更常用一点。

    image

    这里是小岛的西北角,石壁不是特别陡峭,有勇气的话在上面露营也是不错的,而且这里是看日落的好地方,但是附近没有像样的沙滩,也没有淡水补充,所以不能游泳洗澡日常生存….

    image

    最后决定住下的地方是到上最大的村子——大王。现今再看这个名字略带喜感啊,但是绝对是一个能让人活的地方,至少是一个有旅馆、饭店的村子,当然这两样东西加起来凑不出两位数的。大王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村子门口就是一片大沙滩!

    image

    这里就是大王沙滩,当地人也回来游泳的地方,不用于工作使用的沙滩,是旅游者的首选。沙子非常的松软细腻,没有任何扎脚的感觉,但是大太阳下会比较烫,保持着跑跳就好….

    image

    再来一张闲置小渔船的照片,在大约探测估算了一下潮汐高度之后,确定这里24小时都是肯定安全的,就把帐篷靠着这船支起来了。话说把帐篷支在这样个大东西边上对自信心真的有帮助,在一片纯平地中间支个帐篷睡还真是慌慌的。

    image

    然后就是下水了!海水的失眠非常的温暖,但是1米以下就是阵阵凉意了,这在沙滩边玩的时候感觉不出来的,但是一旦游出去了就有体会了。

    image

    浪头非常的明显,在沙滩边的时候,会一次次冲刷你的双腿。当游出去的时候,人会跟着一个个浪头时上时下,非常带劲的。水的清澈度也是非常好的好,就像前面说的,能见度2米这样,全身站在水里能看见自己的双脚。

    image

    当地的孩子也有很多,至少我当时是没有任何一个外地来的游人的。所以也要格外小心,不能游的太出去,一旦在外海失去力量、抽筋、心里崩溃什么的就只能等死了。

    image

    当然只有帐篷的话是是没法活下去的,因为在海水里游完泳总要洗澡的。而且准备三天两晚的,然后两个晚上都睡帐篷的话也太威武不屈了。大王的旅馆在周末会涨价,平时120这样,周末没有250做不下来….这是在旅店窗口拍摄的小村子。

    image

    但前面说了,帐篷都支好了总要利用的,虽然没打算在里面过夜,但是做个小基地进行晚间拍摄还是很有作用的。回到那个小船边,天还有最后一丝的亮光,收拾一下装备。准备拍星轨。

    image

    来到这里以前,星轨一直对我来说是一个传说。理由很简单,在上海市区要拍星星这不是做梦吗。所以也没有任何拍摄的经验,什么光圈快门设置都只能靠感觉。这纯黑的岛上也发取景对焦啊什么的。还好手头是一台纯手动胶片相机,当天一开始天气也不错。就这样设置了:胶卷是ISO200,光圈f5.6,快门B门(最后是40分钟),镜头必须是28mm,对到无限远。

    image

    不管第一夜的星轨效果如何,第一次拍摄就能拍出点东西还是只的自我满足的。既然第一天游过泳了,那第二天就去登山了。别看这个枸杞小,地形落差还是很大的,而且准备去山顶拍摄一些一览众山小的照片。

    image

    天气有时一个大晴天,胶片在晴天拍摄这种大反差片真的是没话说!色彩、动态表现、锐度都是一流的。糖水了不好意思,一般我是不会拍摄这种东西的….

    image

    芦苇荡,草本植物,蓝天。这就是山上的风景,太阳火辣但是海风清凉。

    image

    到达一个水库,作为制高点,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大王村。这里就是昨晚居住的地方,前面的一片沙滩就是搭帐篷和游泳的地方。前面的上坡上还有一个直升机停机坪。

    image

    同样的地点,望向东放,是嵊山岛(枸杞东侧一个渔港岛屿,略发达,无沙滩),这之间还藏着3-4个小沙滩,后来去探了一下路,不是特别干净,而且生活设施不便。

    image

    这里开始换胶卷了。其实前面也穿插了几张这个富士400拍摄的照片。色彩趋势一下子就不一样了,相比桑尼对蓝色的友好,富士这卷对绿色的表达更着重了。这就是当地的支柱产业——淡菜养殖。DylanGang的文章里过,“点了一个叫淡菜的东西,上来之后发现不是菜啊。。是一直贝壳类的食物”。淡菜其实就是一种叫贻贝的东西。具有很高的营养不说,这里是原产地,几位新鲜,价格低廉的它,异常的鲜美好吃!!!

    image

    淡菜的养殖大略方法:1.把大的成年品作为食物挑出来,把小的幼年淡菜收集起来。2.用细网包裹住粗粗的麻绳,直接的间隙塞入分拣出来的小淡菜。3.就一根根的拴在悬浮球上扔入海中。

    image

    这船就是在刚从海里收回了大批的成熟了的淡菜,正准备上路分拣加工。所以说,淡菜是靠咬住麻绳来生长的,有时吃淡菜时,会吃到麻绳…. 这时候天有点阴,所以不仅仅是胶片的色彩趋势问题。

    image

    经过一天的跋涉,第二晚的露营地是小岛西北侧一个山坡的公路边的一片水泥地。在这里经受了晚上一阵暴雨的侵袭,水泥地加上四周良好的排水系统,加上对帐篷的信任,没有任何问题。第三天早就晒干了。但早上才发现所谓的大帐篷的水泥地是一大片墓地中央的一个旧变电站拆除后的残余物….

    image

    当晚还不知道上面这种恐怖的时候,所以很开心的就是山脚下的另一个不知名小村庄闲逛了,好不容易找到了小卖部,买了淡水、饼干补充。就沿着码头岸边走走拍拍落日余辉。

    image

    就是这样的一个小村庄,也就这么一片住人的房子了,这里就没有沙滩了,也还好没有能住的沙滩,否则住在沙地上遭遇一次大阵雨就完蛋了。

    image

    小渔港的夜晚有说不出的美,真的让人难忘。小孩子在街巷间玩耍,电视机传出方言的节目声,超级凉爽的海风带来的味道….

    image

    还想回这样的岛上去。一直这样对自己说,但是似乎近期是没有机会了。(我还说过要回云南去的….)在这个小岛上能释放自己的所有压力,让自己完全的安静下来。

    image

    当然每次想有所探索的我现在看上枸杞岛稍北侧的绿花、花鸟这两个岛。因为枸杞渐渐也被游人们所发现了,不够纯野生了。绿化有一个制高点可以看日落日出,而且有一小片沙滩。花鸟有著名的花鸟灯塔。但这两个岛都面临着没有任何旅馆饭馆的处境。这个我在枸杞岛第二晚的时候有遭遇过,想吃一碗面条都没有,只能买饼干过活。

    不管怎么样,这就是我去过的枸杞岛,如果想去的话,我会告诉你更详细的我所知道一切。

    拍摄总结:就一台胶卷机OLYMPUS OM-1,两个镜头:28mm f2.8, 50mm f1.4。都是非常满意的OLYMPUS OM系列镜头。胶卷偏蓝的是桑尼200,偏绿的是富士400,前者是国产精品,蓝调表现出来的这个海岛让人陶醉,后者是综合能力全能王,白天黄昏都可以胜任,颗粒适中,色彩恰到好处。全程测光都出乎自己意料的成功,全靠OM-1机身内置小小测光表。

  • Be a Blogger

    我想成为一个写博客的人。

    我有很多梦想,想去日本,想学会编程,现在我也想成为一个写博客的人。

    就在刚刚,读了一篇《Google Reader之死的忧伤》,实在是写的很好,文章初期部分观点不敢苟同,但再次建议有时间的大家稍微读一下。这里我摘抄几段:

    3、与此同时,知乎上的孙尉翔在回答《你怎么看待Google Reader被关闭一事?》的问题时,说出了我想要说出的内容。孙尉翔认为,假如真的存在所谓“blog精神”,那么它和SNS精神恰恰相反。RSS服务对用户提出了两项较高的要求:第一,用户形成了固定的品位;第二,用户愿意为自己的品位寻找内容来源。(换言之,Google Reader之所以小众,除了写博客这件事非常小众,还因为RSS对用户的要求非常小众)。这两个原因注定了Google Reader的用户极少,但是极其“重度”。

    在众声喧哗的广场,我们根本无法进行深度阅读。倘若按阅读深度排序,显然是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Reader(杂志)>门户网站>SNS。RSS的衰落只是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这个时代的阅读正在滑向浅滩。出版业(以及电子出版)也在佐证:短篇小说比长篇小说好卖,散乱的学术随笔集比长篇的学术论著好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Google Reader之败,不仅是败给了无孔不入商业,更是败给了我们这个不断下滑的时代。

    12、记得我刚刚接触博客的时候,有的人开始哀叹:人们都不读书了,去读博客这种短小文章。现在博客凋零了,Google Reader的倒下,算是正式宣告了博客的灭亡。没有人会写博客,因为很少人愿意花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组织一篇一千字的文章。人们甚至不能持续十五分钟思考同一件事。写博客本身即是属于小众的物事,让全民写博客就是痴心妄想。对普罗大众来说,饮食、睡觉、围观、起哄才是正经事。

    16、但我依然希望有RSS订阅,希望人们依然写博客。我爱死Google Reader这样的RSS工具了。想一想都觉得非常酷:世界这样大,我可以为自己制定独一无二阅读目录,只看自己喜欢的人写的文章,不受任何编辑、算法推荐的影响,该是多好!

    或许我没有勇气在去自己建立一个网站来写文章、发照片,但是我希望在Tumblr这种轻量级的博客,能保持的发布下去。

  • 彻底没有Google Reader的日子

    以为开了Tumblr就可以尝试稳定发布,但是今天真的好累,很力不从心。

    还躺在床上的时候,睁开眼发现Google Reader已经不在了。好吧,我开Twitter先刷一把,再VPN挂上去刷Feedly,再VPN断掉看一下Instagram。

    人生就像这样折腾。有时甚至会想是不是该感激这样一个Hard模式,才会让自己学会什么GFW,DNS,hosts,Proxy,VPN….这种词眼。这是多么的病态,人类的生活不应该是这样被圈养的。(此处省略辱骂土共言论100句)

    要写今天这篇的目的其实源自Twitter上@gokeeper 转的一篇《Google Reader:信息背后的信息,无可替代的伟大》,其中一句 “也有很多(更多)人不能理解,Google Reader 真有这么重要? 我愿意告诉这些不理解的人:Google Reader,是信息背后的信息,无可替代的伟大产品!” (我希望有了解我意愿的读者阅读一下这篇文章,谢谢)

    的确是像这样,我天天在instagram上面喊着Google Reader要走了有多悲伤,相信绝大多数人只是会觉得这是一种无病呻吟罢了。

    谷奥的一篇《7 月 1 日,一起为 Google Reader 守夜,跟 Google Reader 缠绵到最后一刻》 中说到:“写到这里我已经哽咽了,我不知道7月1日到来的那一刻,我是不是真的会哭出来。我不知道刀起头落那一刻的具体时刻(美西时间7月1日凌晨0点?),但我希望那一刻越晚越好,哪怕只晚一秒,我也会珍藏起这一秒。”

    这样的感受我太能理解了,看似很夸张,会为了一款网络产品产生这样的感情。但就像有人说瑞士军刀一样:没有它的时候可以正常生活,但一旦拥有再失去它时,就觉得生活无法自理了。Google Reader的粘性也是异常的高,一旦习惯了这种信息获取的方式之后,门户网站可以完全不用去,微博这样的地方也只是进行纯社交浏览就好。

    我一直这样分配我的网络生活:Gmail接受最重要最及时的邮件,Google Reader接受新的知识和新闻,Google+上一批本地好友,Facebook上一批国外友人,Twitter上一批纯网友,Tumblr发布相册和心情。

    现在,失去了Reader之后原本的平衡被打破了,或许我要额外在Google+上关注一些科技类网站来获取新知,或许我可以用Feedly来代替,但是顺手程度远远不能和Google Reader相提并论。

    最后,贴上我的Google Reader的最终使用报告:

    2010/01/03 以降、計 198,772 個のアイテムを閲覧しました。

    3年半以来,近20万条新闻的阅读,平均每天阅读156条新闻。

    这样的数据,还有什么产品能做的到?

    R.I.P Google Reader. I love You.

  • 夏 象山 by DylanGang

    好朋友去象山的游记。这条线路的前半段我也游过,不过是在2007年这样,不知道现在那里变化大不大。

    夏天了好想去海边啊,但是在中国的时间似乎是不多了。

    “换上泳衣背着相机下水了。”,你又不是防水相机,我E-M5还没有嚣张的下水呢….

    总之好评!好想和DylanGang组成4人团队出游啊!

    dylangang:

    最近比较繁忙…今天终于有时间坐下来,记录这次旅游。

    夏天来临,一直想去海边玩玩,最初计划的目的地是离上海最近的嵊泗,携程上查了一下,嵊泗的行程居然要1000多,住的是新造的四星级酒店,带私家沙滩,但感觉不值,于是把目的地改为了象山,2个人600块还是可以接受。

    6.22 在黄埔旅游集散中心出发,开始了此次旅行,大约4个小时来到了象山。中午导游带到了市中心丹峰路海鲜市场。Cherry有备而来,带我直奔了一家点评好的店,点了一个盐烤海鲜拼盘,端上来时闻着有点焦味,吃起来还是很鲜美的。

    image

    Read More

  • OM-1 Japan 2012

    接着上一篇,这里全部放置2012日本之行的用OM-1拍摄的照片。

    发现两篇文章都是风景图为多,其实还拍了很多人物的,但是由于这里公开性较强,就不放很多出来了。所以OM-1的比较少。

    到处都有的小邮箱、盖邮戳什么的。

    宾馆楼下玩雪。

    福岛雪原。

    福岛雪原2.

    鹤城(会津若松城)(黑川城)。

    鹤城(会津若松城)(黑川城)下的稻荷神社。

    临时避难房内折纸。

    和服试穿。

    中央大访问。(坑)

    夜池袋。

    池袋站看BICCAMERA

    50mm f1.4的旋转焦外….

    小总结:OM-1作为1979年开始生产的单反相机,只有全手动档,能有一个小测光表已经是谢天谢地了。OM 50mm f1.4真的是一颗很棒的镜头,美丽而实用。这样一套组合是很靠得住的,但是却没有GR1来的那么有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