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看M4/3与NEX系统

首先对比一下卡口特性,两套可换镜头系统,卡口可以说是基础。

M4/3是基于2003年的4/3接口而来,曾经拥有过4/3相机两台(E-620,E-30)的我算是比较熟悉,但那个时代4/3弃用柯达CCD而换用松下LiveMOS,导致相机画质等级拉不来而影响高端机、高度啊镜头销量问题严重,从机能性来说,没什么好说的令人满意。现在的M4/3卡口是2008年8月发布的,依然是松下、奥林巴斯两大家在做。保持了4/3系统感光元件的面积,去反光板系统,减少法兰距,其余部分与4/3系统极为类似。

NEX系统是SONY独家2010年初发布的,APS-C的感光元件的采用(可能扩展为全画幅),加上更加极端的法兰距,使它在画质上比M4/3一定有着先天的不同。NEX系统采用全镜头防抖,或许是为了极限法兰距,不像M4/3的奥林巴斯选择机身感光元件位移防抖方案。

NEX相对于SONY来说是一套全新的系统,需要一套新的快门理念、镜头控制理念。因为原A卡口采用机械控光圈法,机身马达。可以说相对4/3到M4/3的过度,NEX系统是一套完全全新的系统。理论上说,更有优势的。

然后说说机身走势,NEX系统一直被人嘲讽说:机身数量比镜头还多。其实M4/3的机身也不少。但相比索尼强大的感光元件的研发制造实力,M4/3阵营完全不行。曾经一颗松下12MP的LiveMOS一用就四年不到一点,每台相机都是一样的元件,完全不能接受!反看NEX,每一年都有新元件,而且不仅有像素的增加,还有各种进步。终于,在2012年,连M4/3自己都用起SONY提供的16MP感光元件了。所以说索尼在机身方面优势明显,不过索尼似乎没有做工作级别NEX的打算,因为防水机身、镜头明显是消费级、专业级的分水岭。

最后说说镜头组,这点M4/3比NEX强大太多了。NEX虽然有更大的底,但是极小的法兰距,使四周的光线入射角非常的小,直接带来的结果是四周的画质与中央区域的区别巨大。无论是解析度、亮度、色差、都会带来很多不利。但NEX也算是能用更多的转接镜头方案,现在还有支持自动对焦的CONTAX G镜头转接环方案,但原生镜头的缺陷不可避免。

插入类似镜头成像画质对比:

Sony NEX 50mm f/1.8 OSS on a Sony NEX-5R:

Olympus 45mm f/1.8 Zuiko on an Olympus PEN Mini E-PM1:

以上都是两千人民币价位50mm附近定焦镜头,最大光圈都是f1.8,在中央解析度表象类似的情况下,明显的是M4/3系统在四周的画质处理会更好一些。

M4/3经过4年多的发展,已经镜头库基本成熟,现在已经出现很多2代、3代的镜头了。但是松下、奥林巴斯两家的共同开发,只是稍稍顾及了对方,比如焦段、光学防抖、外形风格,两家的合作趋势并不明显。不过福伦达、适马、三阳等品牌的加入使得M4/3更有一点活力。

未来展望,NEX会有全画幅的,会走摄像分支,会有三防系统,会有A卡口和E卡口的混合卡口。

M4/3会有更强的机身,仅此吧。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