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NEX-5R

上理日本中心真是一个相机集中的地方,当然中心主要是由莱卡压阵,其余的相机都是玩具什么的。今天就来测评一下其中之一的玩具,SONY NEX-5R。 不知道为什么,由于NEX-5R的外形,第一眼就容易招惹别人的喜爱,的确NEX系列独特的外形设计在众相机海中令人耳目一新,配上SONY擅长的工业设计、日系元素、多彩变化,令人第一眼就顿生好感。 之前自己也曾拥有过一台银色NEX-5,是NEX系列的第一代机型,令我惊奇的是SONY能将初代机就做到如此的完成度。而作为第三代NEX系列的NEX-5R,又会带来怎么的进化呢。 之前的一篇『2013年4月,看M4/3与NEX系统』中已经提到了NEX系统的很多特点特征,作为拥有大型感光元件的单反画质级相机,值得好好测评一番。NEX-5R的16MP感光元件除了是较大的APS-C规格之外,在其中还埋下了25个相位对焦点,可以说在先天上就有着对焦准确度、速度上的优势。 看一下来自DxOMark的客观测试得分: 本次的测评主要针对的是NEX-5R机身,对今天附带的两颗镜头:E PZ 16-50mm F3.5-5.6 OSS, E 55-210mm F4.5-6.3 OSS不多做评论。 机身拿到手上依然是熟悉的手感,金属、塑料混搭的机身非常的扎实,内含着电池的手柄也是握感良好。机身按钮布局与前代们基本一样,肩部多了一个Fn键(整个测评中我没有使用过一次),按键属于脆性手感,根据以往经验,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滴答声会比较明显。5系列机身上依然没有热靴,只是有一个自己的配件插口在机顶,显得有几份鸡肋。 屏幕改变也不大,但是更加明亮,而且加入触摸功能,电阻式压力传感略鸡肋,可喜的是支架经过改良,可以180度向上翘起做自拍用。 本机最大的机身改进就是右肩上的滚轮,也取代原机背滚轮成为相机主滚轮,如在光圈优先下它控光圈,速度优先下它控速度。后滚轮因此而解放,可以做曝光补偿使用,从此NEX的5系列与3系列明显划分等级。 但是相机的菜单还是比较难以入门,一方面为了针对入门用户,一方面又要加入足够功能,使得菜单臃肿而杂论,很难第一时间找到需要的选项。 当然作为机身,还有很多功能被加了进来,比如可以安装App(据我所知都是SONY自家出品的,而且国行被阉割掉了安装的功能)。比如Wifi链接,我看过机主演示,感觉还是略有用的功能,但是还是不是怎么突破性的好用。 老样子,电池、SD卡都是在手柄部位,插拔都非常的顺手。 在看过机身之后,搭配原有的16-50mm电动变焦收缩型镜头时,虽然说镜筒显得比较粗大,外观还是比较和谐的,而且手感也可以接受。但是由于该机机主有拍摄飞机这种需求,他就购入了一颗55-210mm长焦变焦头。这个头虽然重量还行,但是个头在NEX-5R机身上实在显得太大了,而且拍摄持握时基本是力量吃在拿镜头的左手上的。 当镜筒扭到最长焦端的210mm时,情况已经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了,原谅我没忍心再把半个镜头长的遮光罩给套上去,实在是不忍直视。 那,接下来依然是带来这一机两镜组合的一些样张,时间有限,都是在上海理工大学沪江国际文化园内拍摄完成,前部分都是16-50mm标准变焦镜头,后部分都是55-210mm长焦头。配合每一张照片我会谈一些感受。 天气是阴天,中午13点拍摄。自动ISO上限3200,自动白平衡,后期LightRoom修图。 因为是3/2的胶片比例,所以竖构图的图会显得特别长,所以本次拍摄中我也尽量使用横构图来表达。第一张就是竖构图,NEX-5R的动态范围表现非常的良好,高光的树叶、暗部的房屋细节都有很好表达。 雏菊堆,比较杂乱,主要想测试一下对高光黄色的表达,细节还是略欠缺,而且在焦外表达方面色散比较多。 16-50mm镜头的50mm端拍摄,还不是微距极限,焦外马马虎虎,依旧是对黄色高光表达不够细腻。我拍摄时候再三确认直方图是没有爆的。 依旧是16-50mm镜头的50mm端,吧光圈收到f8.0为了获得最佳的表现,很辛苦A档+3曝光补偿拍摄。逆光下镜头还是有比较好的表现,中央树枝部分略有雾化高光溢出。不过这已经是很极端的情况了。 复杂环境下对色彩的表写还是很到位的,颜色都很正,依旧是有高光雾化溢出。但整体动态范围表现良好。 纹理表达是NEX-5R另一个让人很满意的地方。感光、运算、压缩都很不错。 依然是动态范围的测试、最上部树枝略有紫边现象,这样极端下也很正常。 NEX-5R对于色彩的表达非常讨喜,鲜艳而不失真。但总体还是往鲜艳这个方向多走了一步。 ISO800的纹理表达,依然令人非常满意。这是在光线很普通的室内拍摄的。 自动白平衡也非常可靠,但是容易让LightRoom有主动矫正至偏冷的趋势。也就是说本身机身是偏向暖性的,而在松下、奥林巴斯这边,自动白平衡一般会走向冷色调趋势。 ISO3200的纹理细节表达测试,动态范围和色彩表达稍稍开始出现问题了,但是出小图的话问题依然不大,有可用性。 对于人物的表达,我只能说这个色彩不是我最喜欢的,但也是比较上乘的表达了,当时灯光只有卤素射灯。ISO3200。 ISO800下细腻纹理的表达依然是完全没有问题,非常的放心。 色彩依旧是非常的讨喜,绿色十分翠绿,但是过于活泼一点。 然后从这张图开始,我开始使用55-210mm长焦镜头了。 用55-210mm很容易就能营造出景深差,但是特别是这样的场景,要对焦到前一片树叶难度很大,相机总是更偏向于对焦到后部的大片区域。由于无法精确到一个超小对焦点区域,所以只能尝试多次。这在单反相机上应该不是问题。 漂亮的光影表达,这种高对比高照度静止物体55-210mm对焦也不会显得太薄弱。 焦外的表达上也十分赏心悦目,属于比较上乘的柔和焦外了。 那同一朵画的55-210mm镜头表达,ISO1250。 ISO3200,黑色相框上出现灰噪点了。可喜的是NEX-5R的噪点多为灰色噪点,彩色噪点较少,而且多出没于暗部区域。(自动暗部提亮功能也会让暗部噪点增多) 这一组是草地上奔跑状态的人与犬,55-210mm相对薄弱的对焦速度还是可见一斑,明显可以感觉机身想做出正确的判断但是镜头跟不上动作步伐,所以抓拍成功率在40-50%,而且都是使用较长焦端,就算基本对焦成功也是解像不是很实。 总结: 机身方面,NEX-5R加上了右键滚轮之后操作上了一小个台阶,之所以加个小字,是因为这个滚轮的手感还不是非常完美,也没有直感的操作。其余方面与几年前的NEX-5进化不大,持握良好但是操控度还不是很高端。然后机器反应速度进步也不大,部分操作有延迟,拍完照片马上按回放甚至会跳提示禁止该操作。 画质方面,可以算得上是非常好的水准:动态范围、解像度、ISO表现都非常满意。但之前说的NEX先天周边画质的劣化也无法避免。但是实际拍摄中,主体往往在中间区域,所以四周的劣化不容易被人们所察觉,但是如果在对画质均匀度很高要求的环境下,如风景表现时,这个缺陷就会显现出来。 关于NEX-5R的对焦,的确是有明显的进步,使用16-50镜头的时候,对焦的干脆、速度都令人难忘,接近单反的表现了。但是对焦点的选择不太方便,本次拍摄中一直与中央区域对焦的,如果能快速上下左右选择对焦点的话就好了。(本次测试中全程关闭显示屏触摸) 另外一些小改进点也不少,如快门迟滞明显的较NEX-5减小了。但是总体来说,NEX的5系列进化点还是不多,不足以让上一代机主有换机升级的冲动的。但不可否认,NEX-5R是一台能让人燃起摄影激情的机器。 Caba1a测评打分:3.5/5。

FUJIFILM XF1

因为要有上海车展了,日本中心的朋友赶在周五去之前,购入一台相机。 预算为2500元人民币,要求是小巧一点,中年人也能用。然后我就推荐了佳能S110,奥林巴斯XZ-10和富士XF1。由于XZ-10中国还没有上市,S110太普通,最后就选择了外形亮骚,参数不错的富士XF1。 先说一下关键数据: 12MP 2/3寸EXR-CMOS感光元件(8.8×6.6mm) 25-100mm等效 F1.8-4.9镜头,号称4档光学防抖 来自DxOMark的客观测试得分如下: 从大小上来说,对比普通卡片机XF1似乎还是有一些画质优势的,毕竟是打底+好镜头。富士官方说,6组7片的镜头有4片非球面镜片和3片超低色散镜片,3cm微距能力,全玻璃镜片双面使用高透光率EBC镀膜。 由于之前富士出品了X100,X10这两台令人耳目一新的非可换镜头相机,其中X100有幸摸过,X10有朋友说非常顺手。这次的XF1可以说是将X10更进一步小型化的二代机型,所以有更多的期待。 第一次摸到富士XF1的时候,并没有过度的新鲜感,毕竟是卡片机,机身操控设计也只能这样。按钮食欲行程小、硬而小的类型,前部抓握稳定度也不好,皮质的外包只是为外形加分,本身很滑。然后这块3.0寸显示屏鲜艳度、亮度不错,但是分辨率略差,在上面预览拍摄画面总有一种不能知道对焦是否踏实的感觉。而且拍摄时有明显的fps不足,图像卡顿明显,感觉像是运算能力不足。 再说说机身细节,买点之一的开机、变焦环于面部伸出,关机状态下突起1cm不到一点。开机时先拉出镜头,露出Standby字样,再扭到代焦段的区间就能工作,段落手感清晰,感觉是弹簧卡子的结构,缺点是从长焦端扭回最广角的25mm端时,容易过头进入Standby关机。而且这个经常扭动的机构不知道防尘能力如何。 机身有一个明显的不爽点就是机底的电池、SD卡仓开口有明显的松动,平时手指勾到的时候会有一种不踏实感。而且该仓门的开关不是弹性的,就是要关上后按住自己用手推才能锁止,这个很不科学。电池是小小的1000毫安时,理论上可以拍摄300张。 然后趁着中午出去吃饭的机会,在校园内随意拍摄了一些样张,试了各种环境下的表现。均使用A档,基本都使用最大光圈,JpegFine,自动ISO上限1600,标准色彩,自动白平衡。后期LightRoom修图。(非原图,改动较大,尽可能展现最好的表现) 大逆光,+2档拍的,对焦很吃力,纹理表达一般,景深一般。 中长焦端表现,锐度表现良好。 较广角的表现,景深尚可,色彩较正。 ISO1600的长焦表现。 最广角端,收到f3.2,ISO200的表现,应该是最佳画质的展现了。但是四周的画质从离开中心1/2时就明显的劣化了。属于成像松散型的光学问题。 最广角端,依然f3.2,自动ISO变成了奇怪的400,快门1/600时… 逆光树叶,紫边不少,动态范围一般。 这一个场景对焦三次均失败,由于屏幕看不清,所以当时以为已经对到了。XF1对焦不成功也能拍摄,只是成功时对焦款变绿,失败时出现红色感叹号。 最广角端畸变测试,自动ISO又变成了125。曝光时间1/30。 最长焦端的的最近对焦拍摄。 微距模式(只能在最广角端下使用)下的同一朵花。并没有用到微距极限。 微距模式的极限,小小的鸢尾。基本已经要碰到最前镜片了。但是放大率也就一般。 摩尔纹测试,XF1有低通滤镜的,摩尔纹控制良好。 射灯测眩光,非常诡异的光斑,应该是镜片组之间的多次反射造成。 总结: 经过一个简短的使用,对XF1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觉得富士的菜单界面不是很能上手,设置比较不符合主流的风格。然后机能性不是很好,取景画面卡顿,对焦比较快但是不确定性很强,镜头逆光下对焦容易失常,且很容易跑焦的情况下还显示绿框提示对焦成功。自动ISO也很奇怪,快门很快时还不选择最低ISO。机身做工一般,高级感不强。 成像画质方面,对纹理的表达没有想象中的好,块状数码斑明显。在今日阴层次的表达也一般,动态范围也很一般。天这样的环境下,对收了光圈之后,除去中央画质明显外,四周结像松散,但总体来说对色散的控制还不错,紫边红边不明显(可能是Jpeg机内矫正过),畸变也可以接受(可能是是Jpeg机内矫正过)。ISO表现方面,1600是使用极限了,800及以下还行。 在试用之后,总体对富士XF1好感度一般,Caba1a测评打分:2/5。

2013年4月,看M4/3与NEX系统

首先对比一下卡口特性,两套可换镜头系统,卡口可以说是基础。 M4/3是基于2003年的4/3接口而来,曾经拥有过4/3相机两台(E-620,E-30)的我算是比较熟悉,但那个时代4/3弃用柯达CCD而换用松下LiveMOS,导致相机画质等级拉不来而影响高端机、高度啊镜头销量问题严重,从机能性来说,没什么好说的令人满意。现在的M4/3卡口是2008年8月发布的,依然是松下、奥林巴斯两大家在做。保持了4/3系统感光元件的面积,去反光板系统,减少法兰距,其余部分与4/3系统极为类似。 NEX系统是SONY独家2010年初发布的,APS-C的感光元件的采用(可能扩展为全画幅),加上更加极端的法兰距,使它在画质上比M4/3一定有着先天的不同。NEX系统采用全镜头防抖,或许是为了极限法兰距,不像M4/3的奥林巴斯选择机身感光元件位移防抖方案。 NEX相对于SONY来说是一套全新的系统,需要一套新的快门理念、镜头控制理念。因为原A卡口采用机械控光圈法,机身马达。可以说相对4/3到M4/3的过度,NEX系统是一套完全全新的系统。理论上说,更有优势的。 然后说说机身走势,NEX系统一直被人嘲讽说:机身数量比镜头还多。其实M4/3的机身也不少。但相比索尼强大的感光元件的研发制造实力,M4/3阵营完全不行。曾经一颗松下12MP的LiveMOS一用就四年不到一点,每台相机都是一样的元件,完全不能接受!反看NEX,每一年都有新元件,而且不仅有像素的增加,还有各种进步。终于,在2012年,连M4/3自己都用起SONY提供的16MP感光元件了。所以说索尼在机身方面优势明显,不过索尼似乎没有做工作级别NEX的打算,因为防水机身、镜头明显是消费级、专业级的分水岭。 最后说说镜头组,这点M4/3比NEX强大太多了。NEX虽然有更大的底,但是极小的法兰距,使四周的光线入射角非常的小,直接带来的结果是四周的画质与中央区域的区别巨大。无论是解析度、亮度、色差、都会带来很多不利。但NEX也算是能用更多的转接镜头方案,现在还有支持自动对焦的CONTAX G镜头转接环方案,但原生镜头的缺陷不可避免。 插入类似镜头成像画质对比: Sony NEX 50mm f/1.8 OSS on a Sony NEX-5R: Olympus 45mm f/1.8 Zuiko on an Olympus PEN Mini E-PM1: 以上都是两千人民币价位50mm附近定焦镜头,最大光圈都是f1.8,在中央解析度表象类似的情况下,明显的是M4/3系统在四周的画质处理会更好一些。 M4/3经过4年多的发展,已经镜头库基本成熟,现在已经出现很多2代、3代的镜头了。但是松下、奥林巴斯两家的共同开发,只是稍稍顾及了对方,比如焦段、光学防抖、外形风格,两家的合作趋势并不明显。不过福伦达、适马、三阳等品牌的加入使得M4/3更有一点活力。 未来展望,NEX会有全画幅的,会走摄像分支,会有三防系统,会有A卡口和E卡口的混合卡口。 M4/3会有更强的机身,仅此吧。

浦东一日游

罗老师买了新房子,于是就去她的新房子帮忙量房子、做图纸。 很来还准备大干一场的,由于她也请了专业的设计师来看房子,直接就翻拍了设计师的图纸了事….真是够懒的。 不管怎么样,有了个时机,可以去浦东一次。 人家设计师的字体还真是潦草,识别了很久才成功凑出数据…. 然后依然使用SketchUp制作房间三维图,设计师使用激光测距仪一个个数据精确到1cm的,我就估算每堵墙都是20cm了啊…. 重点是,完事之后罗老师请我们去吃晚饭啦!地点选在科技馆对岸、迎宾桥附近的寿喜锅店。 浦东的建筑物还真是现代啊,不愧是新开发区。 上一次来这里还是因为骑众组织了一个环浦东的骑行寻宝活动,在这里还第一次骑了百利的KHS F20R改装版。 河对岸的樱花树开的正好,我们中心门口那几株鸠山先生种的不会是山寨的吧…. 美丽的樱花树与现代化的建筑,迎来春天,PM2.5的AQI低于100的天气也越来越多起来了,享受人生的时节!

春季,同济樱花

每年春天因为这些那些的原因都会去同济大学看樱花。 作为一年春天的开始,再好不过了。  同济的大学生们还是很高级的,在做着测量测绘的课程设计吧。 同济的绿化就算是来自号称绿化覆盖面积数一数二的上理的我也是很喜欢的,特别的是有很多树洞…. 喜欢有山有水,特别是有水的地方,一下子环境就变得让人喜欢起来。同济大学的校园内就有一条小型河流穿校而过。 小河一边是水杉树,另一侧是杨柳,明确的得到春天来临的信息。 水杉小道,这张照片用了垂直梯度矫正,否则是没有树是竖直的感觉的。 喜欢树枝在天空中这样化开的感觉。 小河的另一侧,这里有小铁桥、杨柳枝。快接近樱花大道了。 以上都是樱花大道的照片,当天的天气情况是阴天,气温10度左右,微风。由于樱花还没有到飘落的时候,然后天空都是纯灰色的,就都是这般的表达,看到Rees在晴天去同济拍的照片,如果有蓝天做背景相信会更漂亮。 为了晚上再去赏夜樱,所以就去找晚饭吃了。最后选了高中时代的“上海第一小笼包”——“又一村”,8元6只,一笼12只,太好吃了!因为馅非常香甜多汁的原因吧。旁边的大肠粉丝汤、牛肉汤就是一般水平。 以上是夜樱部分,真的是和大白天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得益于大道一侧的明亮的网球场,南侧靠球场的樱花被照亮的格外美丽。 如果赏樱能配上铺在树下的毯子、吃吃东西、喝喝小酒、看着樱花飘落在肩头,从白天聊天到晚上。这将是多美好的一天啊。值得再有这么一天送给这个上海久违的春天,终于离开了寒风刺骨的冬季。